一、公摊面积国家规定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明确了房屋公摊面积的规定。根据规定,房屋的公摊面积是指购房者所购买的套内建筑面积与应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之和。公摊面积的多少取决于房屋的类型和楼层高度。
1. 多层住宅
对于多层住宅,公摊率一般为7%到12%。具体而言,6层以下的多层住宅,参与公摊的部分包括外墙水平投影的1/2、楼梯、楼梯间以及为住户提供服务的物管用房,通常占房屋建筑面积的13%到18%。室内层高一般在2.8米左右,如果超过4.7米以上,则按照两层计算室内面积。7层到11层的多层住宅,公摊率为10%到16%。
2. 高层住宅
对于12层到33层的高层住宅,公摊率较高,一般为14%到24%。由于高层建筑楼梯高度较高,且有电梯和相关设施占用空间,公摊面积相对较大。
3. 别墅住宅
别墅住宅的公摊率一般为1%到8%。独栋别墅一般没有公摊面积,而联体别墅有较少的公摊面积。公用面积分摊的原则是仅限于本楼内部并与本楼建筑结构相连,仅向本楼居住者提供非营利性服务。
二、影响公摊面积的因素
公摊面积的多少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1. 房型结构
房型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公摊面积的差异。例如,一梯多户和一梯二户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相差不大,但随着户数的增加,总套内建筑面积增加,每户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就会减小。
2. 物业类型
不同类型的物业的公摊面积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板式房的得房率较高,叠式房次之,而点式房较低。
3. 楼盘形态
楼盘形态也会对公摊面积产生影响。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的得房率较低,小高层次之,而多层建筑的得房率较高。
4. 公共活动区域大小
高品质的物业通常会建有宽敞的大堂、宽敞电梯和室内车库,这些都会占用大量公摊面积,因此得房率相对较低。
以上是房屋公摊面积的国家规定以及影响公摊面积的因素。购房者在购买房屋时,需要了解相关规定,以便合理评估房屋的实际面积和价格。
更多相关百科